宁夏60年丨固原减贫温暖的中国故事

宁夏60年·固原篇

(资料图片)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何玲

固原,昔日苦甲天下,今日万象更新。这里承载着共和国领袖们脱贫攻坚的嘱托与叮咛,这里有对中国减贫道路最深切的践行,这里有致富群众创造的新希望、新图景。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帮助因地域、生产方式等原因致贫的各族群众摆脱贫困的历程,是中国故事中最温暖的部分。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

初秋时节,从空中俯瞰雨后初晴的固原,山峦的绿,田野的绿,深深浅浅连成画卷。沿高速公路穿行在各区县乡村,亦是处处葱郁景象。

固原市处在国家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安全屏障区,是国家确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也是宁、陕、甘重要的水源涵养地。生态恶化与贫困互为因果,在国家和自治区的支持下,固原开展了史无前例的系统治理。

固原市林业局副局长李江宁介绍说,“三北防护林工程解决了农村农田防护林带,保障了农业生产;退耕还林工程,用16年完成了万亩,投资40多亿元,解决了90%农村人口的温饱问题;天然林保护工程,解决了林区和林场职工的后顾之忧;正在实行的毫米降雨线以上造林绿化工程,将投资25亿元,用5年时间完成万亩,由国家和自治区各投资50%。”

这些由国家主导推进的工程,在固原干部群众的创造性工作中,涌现出很多在全国有影响、被推广的经验。通过优先选用贫困户的劳力和苗木,扶持林果、林下经济产业,聘请贫困户为护林员等措施,与生态相关的收入占到贫困户收入的一大半。

彭阳县年建县,是全国重点水土流失区。彭阳县林业局副局长高志涛介绍说,彭阳以“生态立县”为建县方针,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生态建设是重点,要先行,退耕还林面积固原市最大,现在森林覆盖率达37.5%。

统筹山、水、田、林、苗,因地制宜、量体裁衣是彭阳县小流域治理的一大特点,旱地造林、蓄水保墒的模式营造长度可以绕地球3.2圈。全国劳模吴志胜、杨万珍,全国绿化祖国突击手李志远,全国先进工作者杨凤鹏等一大批生态“愚公”的事迹,被广为传颂。

穿行在12公里的百里画廊,格桑花开得正艳。游客们在彭阳这个有着“中国最美梯田”的地方,看花海,赏瀑布,游五彩梯田,生态旅游红火了起来。

泾源县泾河源镇冶家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董怀珍家院子里,新房正盖了一半,开春他们将1米高的棵云杉栽到山上后,荒山造林补贴1万元就直接打到了一卡通的存折上。妻子马爱女拿出存折算起了账:信用社5万元的贴息贷款,养了10箱蜂,一群小鸡,2头育肥牛。两个儿子在学校有免费的早午餐,正在盖的房子是政府按最高标准3万元补贴的。马爱女感慨:“日子越来越宽裕,儿子们就不用受我们曾经的苦了”。

泾河源镇党委书记杨志介绍说:地理商标“六盘松”的泾源苗木在内蒙古、北京、青海、陕西等地有着不错的市场。经过5级验收,刚刚被雄安新区采购了一批。泾源独创的“小苗上山,种苗留圃,大苗入市”三个一批成为生态脱贫的好路子。

好生态带来好市场,宁夏六盘山百万头肉牛养殖基地、西北重要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和苗木种植基地、冷凉蔬菜全部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畅销国内大中城市和港澳地区。

宁夏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实施生态立区战略,建设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先行区”,更坚定了固原“生态优先、富民为本、绿色发展”的道路。 

精准扶贫要扶到根上

—年,中国进入以精准扶贫为特征的新阶段,宁夏回族自治区副主席、固原市市长马汉成表示,统筹脱贫攻坚、特色产业、乡村振兴、生态建设的时代要求,固原要压实责任,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

聚焦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健康扶贫,彭阳县在“互联网+医疗”方面的探索得到各界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168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