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宁夏如何交出温暖民生答卷

这是目标和方向:聚焦群众所需所急所盼所愿。

这是真金白银的投入:年,自治区本级统筹安排财政资金近80亿元,全力办好就业创业、文化教育、医疗健康、社保救助、城乡环境、农村公路等10项民生实事。

这是掷地有声的承诺:让老百姓享受更好服务,得到更多实惠。

翻看政府工作报告,年的宁夏,交出亮眼民生成绩单: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将75%的财政资金用于民生事业;城镇新增就业7.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9.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连续15年调增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连续4年调高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标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省级统筹;加强重要农产品保供稳价,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1%……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政府工作报告里的“民生礼包”依然厚重、温暖:一项项民生工作被摆在突出位置,一个个民生数字具体而又生动。

让生活更加美好

“尤其令人欣喜的是,银川都市圈西线供水一期工程开闸供水,万群众喝上了安全甘甜的黄河水。”这些话语直接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给李鸿儒代表留下深刻印象。

不仅仅是李鸿儒,所有代表感同身受。城市里,公园越来越多,交通越来越便捷,空气越来越好。乡村装上了抽水马桶,建成了崭新的柏油路,环境更加靓丽。

我们的居住环境在变化,我们的心情更舒畅。

“民生实事,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近年来,银川市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目前全市仍有1.5万套、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需求,实施棚户区改造融资困难较大。

“为更好地满足群众改善居住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迫切需求,建议自治区研究出台配套政策支持棚户区改造工程,统筹各方资源,调整债务空间,帮助解决棚户区改造融资难题。”李鸿儒代表建议。

让弱者活出尊严

拿到政府工作报告,马有明代表算了一笔账:孤儿养育津贴每人每月再提高元,意味着一个上初中的孤儿,一个月生活费有保障了。

马有明代表是泾源县泾河源镇庞东村党支部书记,他最关心政府工作报告中“发挥社保兜底作用”这部分:年,我区将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城市低保标准每人每月分别提高5元和40元,农村低保标准每人每年再提高元,惠及全区所有低保对象和60岁以上参保老人。做好失独家庭、困境儿童、残疾人关爱服务,孤儿养育津贴每人每月再提高元。

“这算的是农民的暖心账:5元和40元对于一个富裕家庭没有太大影响,但对于一个丧失工作能力的贫困家庭意义却大不同。”马有明代表说。

马有明代表来自基层,他深知政府工作报告中民生内容的温暖。药品扩招又降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让村里的农民都享受到实惠得到保障,实现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用双手创造幸福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完善支持创业就业政策措施,全年城镇新增就业7.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0万人,努力让城乡居民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去年,我们通过‘培训+引导’,不断更新群众就业观念,同时利用‘培训+订单’的方式,确保人员实现对口就业。”来自石嘴山市惠农区的邵珠宝代表对就业更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214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