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新宁夏泾源县杨岭村小山村的翻天巨

北京著名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壮丽70年阔步新时代

建设美丽新宁夏共圆伟大中国梦

扫黑除恶扬正气群防群治保平安

杨岭村黄河新闻网记者高增平摄

8月21日,第十五届全国网络媒体宁夏行南线采访团记者们冒着小雨来到西海固的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

一下车,大湾乡党委组织委员陈国鹤热情地迎了上来。记者们站在一个山坡上,一眼望去,整个杨岭村尽收眼底。“年以前,杨岭村的环境还是很差的,年到年,一共拆除土坯房多间,现在杨岭村全部的屋子都是白墙青瓦,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年的元增长至元。"陈国鹤说,杨岭村规划了亩的花田花海,在后山的莲花台,有个集中养殖区,里面养殖了安格斯牛多头。记者们看着眼前的场景加上陈国鹤的描述,已经深深体会到杨岭村翻天覆地的变化。

“发财牛”黄河新闻网记者高增平摄

杨岭村的“发财牛”

在杨岭村,安格斯牛被村民亲切的称之为“发财牛”,这种牛与当地原有的黄牛相比,育肥快、肉质佳、售价高。每个贫困户可通过政策贴息贷款,获得两头基础母牛。

记者跟随陈国鹤来到大田新天地杨岭村生态,工人正在开着饲料车喂牛,这里在杨岭村的东南部,主要负责安格斯牛的养殖。据负责人介绍,目前养牛场内共托管27户的96头牛,每头牛14~15个月即可出栏,每头牛可以卖到2万元左右。

牛棚黄河新闻网记者高增平摄

安格斯牛的养殖不仅解决了以前村民养殖黄牛收益低,养殖方法不科学的问题,也解决了玉米青储的销售问题。

“现在村民流转了多亩地,主要种植玉米,可以制成青储喂牛,村民自己种的玉米我们也收购用来喂牛,根本不愁卖。”牛场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初在这里选址,也是考虑到环境好,离玉米地近。

小山村的沧桑巨变

“要想知道杨岭村的变化有多大,我们去村史馆看看。”陈国鹤说。

杨岭村的村史馆在村子的中间,步入村史馆,首先看到是年7月18日习近平在杨岭村考察的大幅照片。而往里走,一幅幅的老照片记录着杨岭村的沧桑巨变。

党史馆黄河新闻网记者高增平摄

新中国成立以后,杨岭村积极参加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运动,集体从事农业生产,但由于自然条件和耕作方式等因素的限制,贫困未得到有效改善。

年,杨岭村开展了修梯田,打井窖,退耕还林,产业扶贫等一系列扶贫举措,村民基本解决温饱。

年,闽宁行成结对帮扶,杨岭村产业开发、教育卫生、基础设施等备受福建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

黄河新闻网记者高增平摄

杨岭村不断发展,不断变好,尤其近两年,杨岭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水泥路取代泥泞的道路,绿色的山头取代了荒山,青瓦房取代了土坯房,花海取代了草地,打谷场变成了硬化的广场,学生有了塑胶跑道。

在杨岭村,每个村民都记得习近平说过,好日子是通过辛勤劳动得到的。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陈国鹤说,“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杨岭这两年蒸蒸日上!”一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村庄已经形成。

村民收入多元化

在村民马克俊的家里,挂着一张大副照片,定格了习近平与马克俊促膝交谈的时刻。

随着各种产业进入杨岭村,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现在土地流转,一亩地年底可以分红元,牛也托养给企业,每年每头牛有元的分红。”马克俊说,村里现在的环境变得好多了,现在人畜共居一院的情况已经很少见了,牛托养以后,多出来的劳力还可以务工增加收入。

马克俊也开了一家老马茶馆,现在马克俊家的收入已经非常多元化。

不仅这些,改厕、改厨、改围墙、修路,曾经脏乱差的村容村貌,正在绽放新颜。

杨岭村的发展,是泾源县脱贫攻坚的代表和缩影。近年来,泾源县坚持把草畜、苗木、旅游、中蜂、劳务等作为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通过规模化迈向专业化和精品化,奋力攻下脱贫攻坚这座“高地”。(文由采访团提供)

来源: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审核:拜晓霞/责编:张进才/编辑:李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25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