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位普通的农民,却痴迷于文学,写作改

她是一位普通的农民,可她心中却燃烧着对文学的追求和梦想,劳动、读书、写作成了她生活的主旋律,6年时间,她写坏了七部手机,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她的作品刊登在文学杂志上,散发出墨香味成为了读者的精神食粮,也凝聚着她辛勤的汗水和付出,她用写作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命运,她就是农民作家马慧娟。

马慧娟,年出生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泾源县的一个小山村,这里是宁夏黄土高原上的西海固地区,长期干旱少雨,农民是靠天吃饭,遇上好的年景时,亩产可以达到两百斤;不好的年成,便是颗粒无收了。虽说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好,但马慧娟从小就喜欢读书学习,不到6岁时她就看家中糊墙的报纸学识字了,在上学期间,她的作文写得特别好,老师还经常将她的作文作为范文念给同学们听。

可是,就在马慧娟16岁那年,她家里种的小麦锈病导致了庄稼没有收成,她家除了地里的粮食能变钱以外,再没有其他的收入,于是,马慧娟也就只有辍学回家干农了。虽说马慧娟回到家里种田了,但她读书写作的梦想一直在心中燃烧着,毕竟她是中学生,毕竟她有写作文的天赋,她想作为一个有作为的人,在种田之余,有闲时她就向周边的同学借书来看,吸取着书籍中的精神营养。

马慧娟作品集和她用过的手机

18岁那年,马慧娟咬牙拿出自己辛苦攒的18元钱买了她人生第一本属于自己的书,这本书是宁夏作家张贤亮的中短篇精选。要知道的是,这18元钱对她来说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对于一个富家人来说,18元钱算不了什么,可对她来说,钱是她摘蕨菜慢慢积攒来的,这钱不知付出了她多少艰辛水。买罢这本书后,她如获似宝贝,一天一夜就将书读完了,看罢后又连续读了几遍。

从马慧娟买这本书便可知晓她对文学的追求和志向,她热爱写作,她想成为有知识的人,可以想象,正是这本张贤亮的中短篇精选,对她后来写作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引她走上了文学之路。

在那些日子里,马慧娟一边劳动,一边读书,一边写作,由于家庭条件差买不起电脑,她只好用手机写作,一个字一个字在手机上敲打着,无论是在田间地头干活,还是在建筑工地上搬砖头,只要有点闲时间,她就要见缝插针,在手机上写作起来,耳闻目睹的见闻,农村街邻里的奇闻趣事,所思所悟等都成了她的写作素材,她越写越有兴趣,越写越有情趣,写作速度和写作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

起初,马慧娟家里人对她在手机上写作也不是很理解,你一个农民,何况还是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女人,再写,还能靠写作赚钱养家不成,但她不管这些,依然每天坚持写作,有付出就会有回报,终于在年底,马慧娟的散文作品《我们苦中作乐的生活》在《黄河文学》首次发表,这就更加激发了她的写作热情,使她一发不可收拾,许多作品陆续在《民族文学》、《中国艺术报》等区内外各级刊物发表了。

几年时间,她还出版了散文集《溪风絮语》《希望长在泥土里》《农闲笔记》、报告文学《盐池故事》《走出黑眼湾》、小说《出路》等。写出这多文字,仅靠手机写作,其艰辛就可想而知了。

写作改变了马慧娟的人生命运,现在她被聘为红寺堡镇文化站站长,年,她成为了中国作协会员,如今,虽说她在写作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她依然保持着农民的本色,她还在庄稼地里辛苦地劳作着她种田、养牛、养羊,照顾孩子,过着农妇的生活,以她的勤奋和刻苦,相信她会在文字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391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