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固原山川大地,一条条通衢大道翻山越岭,连接东南西北,带动物兴民富;一座座桥梁跨沟过河,连通城市乡村,勾勒出小康图景。
“十三五”以来,固原市紧抓国家加大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部省合作共建机遇,集中力量构建安全便捷、优质高效、绿色智能、一体畅联的交通运输体系,畅通群众脱贫“最后一公里”,推动交通运输增速换挡、动能转换、结构优化、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交通强市、交通扶贫的恢宏篇章。
栉风沐雨修大道,筚路蓝缕铺坦途。如今的固原,交通运输领域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已形成连通城乡、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网络,“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的交通运输格局日渐呈现。交通运输业焕发出强劲活力,增强了区域优势,让这片古老而美丽的土地迸发出铿锵有力的发展之音。
■打造四通八达路网铺就康庄大道
“路面施工已全部完工,现在正进行交通安全等附属工程收尾施工。”经过4年紧张施工,西会高速公路今年年底具备通车条件。
西会高速公路连接宁夏西吉县和甘肃省会宁县,全长48.04公里,采用双向4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概算总投资39.44亿元,是宁夏重要的省级高速公路。
“从西吉到兰州的里程从现在的多公里缩短到公里,行程缩短1小时,降低出行成本。”固原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西会高速公路建成后,将在西吉县域内形成横贯东西的大通道,打开固原向西的开放窗口,推进宁夏南部地区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带动西吉县经济社会发展。
从山高水远到“人便其行、货畅其流”,一代代固原交通人披荆斩棘,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接续奋斗。
“十三五”伊始,恰逢脱贫攻坚战正酣,固原市以交通运输为先导,把修建富民路的思想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和层面,在交通运输部支持下,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对内修通村通组通户路,对外争取实施重大交通项目,构建主骨架、打通主动脉,构建内外相连、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
年到年,固原5年新建改建等级公路公里。先后建成G22青兰高速东山坡至毛家沟、S60固原至西吉、S25李庄至泾源、S60西吉至会宁4条高速公路共公里;完成G线、G线、G线等国省干线和经济干线公路公里。其中,青兰高速公路六盘山特长隧道的贯通,使翻越六盘山由原来的1个多小时缩短到现在的10多分钟。
固原是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必经之地,史称“据八郡之肩背,绾三镇之要膂”,境内有萧关古道、六盘古道、丝路古道,自古就是关中通往塞外西域咽喉要道上的关隘和军事重镇。虽是要道,但早期货物运输主要依靠人背畜驮,道路迂回曲折。
固原市借助“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政策东风,坚持规划引领,制定方案保障,结合国省道改建提升项目,加大出口路、经济路、产业路、旅游路、扶贫路的建设力度,高质量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和路网建设。
5年来,固原累计完成或在建公路建设项目总投资亿元,公路建设项目规划完成率达到95%,建成了内通外接、干支相连的“2纵3横”高速公路网,及城乡互通、村组联通的“5纵5横1环18联”干线公路网;建成“3纵3横”6条旅游主通道、1条旅游环线、6条特色精品线路组成的旅游环线公路网。
5年来,固原市等级公路通车总里程从年底的公里增加到年底的公里,净增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75.53公里,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县城通二级及以上公路、乡镇通三级公路、建制村通沥青水泥公路目标,形成了各县区间“1小时”交通圈,为固原交通扶贫和脱贫攻坚工作注入强劲动力。
目前,全市共有各类道路运输业经营户户,营运车辆1.8万多辆,道路运输从业人员4.1万多人;客运班线条,日运行班次班,客运网络辐射6个省(市、区)45个城市;六盘山机场开通5条航线,直通银川、西安、上海、重庆、天津、福州6个大中型城市,年旅客吞吐量37.9万人;各类邮政普遍服务网点处,投递路线总长公里,快递投递量万余件。
如今,一个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客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已经织就,以公路、航线、铁路为笔在固原大地上绘就一幅幅立体交通图谱,全市国省干线公路实现了由“通”变“畅”、由“畅”变“美”的华丽转变,交通面貌焕然一新。
■建设“四好农村路”助力脱贫致富
要想富,先修路。多少年来,这是固原人心中最持久的念想和期盼。翻开固原的历史档案,不仅记载着固原农村交通的窘迫艰难,也记录着固原农村交通变迁的辉煌历程。
“我们村上变化最大的就是路,最亮丽的风景还是路。”说起公路,泾源县兴盛乡红星村党支部书记于保亮脸上满是自豪。红星村距泾源县城20多公里,原来村里只有一条土路,下雨天道路泥泞难行,马铃薯、玉米、苗木等运不出去。村组道路更难行,运输全靠肩挑背扛。道路难行,让勤劳的红星村人望而却步。
年,随着国家精准脱贫政策落实,交通建设作为精准扶贫的先导工程,开始在固原大地生根发芽,红星村迎来了修路的机遇。通过道路升级改造,红星村村组之间、村镇之间、户户之间的路全部硬化。
“现在老百姓出了家门就是水泥路、柏油路,商贩驾车上门收购农产品、买卖牛羊。”于保亮说。便捷的交通改变了红星村的落后面貌,村民通过养牛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过万元。
“十三五”以来,固原交通运输部门抢抓机遇,争取将固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列入国家规划范围。按照脱贫攻坚总安排,加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及以工代赈、一事一议等资金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统筹推进农村公路项目进村入户。
年,固原市将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主盘子”纳入《固原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年—年)》,各县(区)相继出台“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方案,把交通建设同脱贫攻坚、生态旅游开发、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相结合,高质量实施“村村通、组组通、户户通”通畅工程,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
通过一系列保障措施“组合拳”,推动固原高速公路、国省道改造、地方干线、农村公路同步建设,年至年,固原共建成农村公路公里,农村公路里程达到公里,占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的84%;个行政村全部通沥青水泥路、通客车,为农村群众出行和客货运输服务提供了基础支撑。
泾河源镇冶家村借助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景区的区位资源优势,结合20公里旅游服务带建设,实施了“农家乐”提升工程,村级硬件设施有力提升,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冶家村致富带头人冶三成看到柏油路铺到了村里,村容村貌在一天天改变,年开始在自家院里开办“巧媳妇庄园”,经营农家土菜、开设农家小旅馆,年均纯收入30多万元。
时下行走在固原乡间,沿途五彩树叶随风翩翩起舞,潺潺溪流清澈见底,阡陌深处炊烟袅袅,一派悠然的田园风光。
固原市各县区围绕区域特色产业,充分发挥农村公路对地区产业发展的促进和带动作用,依靠当地旅游资源,打造景色宜人、环境优美、放心舒适的“美丽农村路”,将旅游景区、美丽新村、“农家乐”小院、旅游观光村等有机串联,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四好农村路”促使农村交通发展从“量”的扩充转变为“质”的提升,彻底改变了“山里山外两重天”的状况,实现了“山里山外一线牵”,使公路交通成为群众“松穷土、拔穷根”和决胜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先行官”,成为农村群众的产业路、民心路、小康路和幸福路,激发了贫困地区内生动力,增强了农村经济活力,为经济发展带来财气和人气。
据统计,固原市贫困人口由年底的44.8万人减少到年底的人,贫困发生率由35.2%下降到0.59%。隆德、泾源、彭阳实现高质量脱贫退出,原州区已退出贫困县序列,仅剩的西吉县将于今年脱贫摘帽。
■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变天堑为通途
“大家不要挤,请排队有序上车。”10月20日下午,隆德县第四中学放学,家在农村的学生在学校门口乘坐城乡客运车返程,司乘人员在车前引导。年12月,隆德县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在建制村客车全覆盖的基础上,增加“周末班”“学生班”“赶集班”,对学生和留守老人进行“点对点、门对门”服务。
为满足偏远乡村居民的出行需求,解决客源分散问题,隆德县探索出“互联网定制服务”模式,在13个乡镇99个行政村建立“全微通”平台,推出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