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浪地名普查记

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县上成立了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抽调我和另外七名工作人员及两名摄影爱好者,分成四个组在全县范围内按照各自划分的区域,开展地名普查工作。

当时,公社还未改乡、大队未改村。我们在各公社主要调查五个方面的情况,一是公社的名称来历,行政区划变更,大队、生产队、自然村的数量,总户数和实有人口,农业、非农业人口和少数民族的占比等;二是公社区域的地理位置,地界,山川河流走势和地形地势,土质,气候条件,降雨分布和自然灾害等;三是耕地、种植的粮食作物及油料面积,亩产、总产,梯田修建,农机具保有量,饲草种植和家畜饲养量等;四是公社所在地农贸市场,农具、山货、粮食的销售情况;五是创办企业,文化设施,卫生院建设,广播站,交通主干道,学校分布和境内文化遗址的情况等。其中,耕地面积、人口和粮食产量我们采纳了统计年报的数据,而文化遗址主要以县博物馆的考古命名为准。

经过地区和省领导小组的验收后,我们将调查的资料又多次进行审校,最后整编出版了《庄浪县地名资料汇编》一书,完成了普查重任,历时二年十个月的地名普查工作圆满结束。当时共收录全县标准地名二千三百二十一条。包括县名一个,公社名称二十二个,居民委员会一个,企事业单位二十六个,生产大队四百二十二个,自然村一千五百零一个,片村三十一个及十二条巷子,三条街道,三条地段路,十一条公路,三十三处古迹遗址,十一座坝、桥、库,十四条河流,八十九座山,二十八条梁,八处山口,八十六条沟,九处峡,四处地片,二处坪,二条川,一处湖和一眼泉。整理成了以图、文、卡、表等四种记载形式为主的庄浪地名雏形。

时光荏苒,地名普查一事已过去三十多年。重温记忆,我感到很高兴。在此,谨摘录部分地名供分享。

庄浪:元太祖铁木真于公元年攻下庄浪、隆德一带,避暑六盘山(相传在关山林区的凉殿峡),并约于此时置庄浪路,同年殂于清水。而庄浪之名可能与北宋时期黄河北部党项族的庄浪这个部族有关。

水洛城:位于南、北水落河的三角地带,以水得名。为古代关中通陇右的军事重镇。东晋义熙七年(公元年)已有史册记载,是庄浪最早的地名。宋庆历三年(公元年)由刘沪将军扩筑,是南宋名将吴玠、吴璘的故里。

夹城巷:相传为刘沪家所在地。

二房李家:李姓弟兄分家时老大为大房,老二为二房。

盘安:年岔儿李家立集市时取名“磐安”镇,即“安如磐石”之意,后演变为盘安。

王宫村:相传在明洪武初年,陕西凤翔琥珀口油坡地有弟兄四人,即王宫、王浩、王曲、王福,为逃避兵荒,迁居此地以人名命名。

马掌关:相传该村以前出了一名姓马的官员,人称“马长官”,后演变为马掌关。

王火炎子:据传,很早以前有王火、王炎兄弟二人在此地居住故名。

托神:传说当地因雹灾频繁,人们造一石人在梁顶,雷击后石人托住闪电的样子像托绳索一样,遂有“托绳”之称,后演变为托神。

颉崖:当地有一东西走向的山脉被南北走向的大泡儿咀山横截,形成一横崖,故有颉崖之称。

试雨王家:传说有个吉吉爷(神)拿雨锧在此地试过雨,故有试雨河之称。清康熙十六年从直隶顺天府迁来王姓人居住试雨河口,故名试雨王家。

白脸湾:光山秃岭之意。

碓窝路:此地曾有碓窝(一种石臼)故名。

蛇儿湾:此地曾因蛇多得名。

桶杨家:相传曾有人做水桶生意故名。

通化:取通往化平(今泾源县)之意。

良邑:原名“良埜”为野外之意,后因“埜”字生僻改为“邑”。

通边:地处安化峡西口,是古代通陇西的要道,宋庆历八年(公元年)设通边砦,取通往边寨之意。

王贡子家:相传因王家出过贡生而得名。

蛟龙掌:因村庄位于庙龙沟葫芦河的山脚下南北二山各凸现石咀相对,形似蛟龙戏水故名。

油夫川:“油夫”,旧时指卖油的人。

李茂儿:相传有一个李姓人以卖帽子维生,后将“帽”演变为“茂”。

黑陈家:相传曾住过一户无户籍的陈姓人故名。

治安徐家:按明清时代“纳粮里分”,称“治安里徐家”,后演变成治安徐家。

三台山:相传北宋巾帼英雄刘金定部下在此地扎营设有聚贤台、演武台、点战台,故名。

林安句子:以林、安二姓居住得名。

阳川:原名“阳三川”,以“山阳有三川”得名,后简称“阳川”。

三益:年合作化时期,由魏家沟、陈家阳坡,赵家阳屲组成三益初级社,其意是要走共同富裕道路。

万泉:因驻地万家沟门有一大水泉而得名。

三合:由李家庄、新店子、柳家新庄三个自然村合并建农业社而得名。

旗鼓山:相传宋代名将刘沪将军曾在此山屯兵因形似而得名。

......

董元恒,退休干部,曾任庄浪县南坪、盘安、阳川等乡镇的乡镇长、书记,物价局长等职。

本文为本平台特邀作品,未经作者和本平台同意,不得任何形式的删改、挪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29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