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记者从宁夏泾源县六盘山牧业有限公司了解到,泾源县结合县域资源优势,以打造高品质肉牛养殖基地为目标,按照“龙头企业+协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思路,建立了企业供种、公司配草、合作社和企业育肥、农户小群体大规模扩繁的发展模式,政府建立奖补机制,引导新型农村经营主体与农户捆绑发展。
泾源县六盘山牧业养殖基地里,牛儿悠闲地吃草料
为解决好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鳏寡孤残、留守老人等兜底户的生产生活问题,泾源县大力推广“普惠+特惠”的精准扶持政策,采用社会保障兜底和产业扶持兜底相结合的“双兜底”模式,鼓励“兜底户”参与肉牛养殖,激发发展产业动力。
“‘双兜底’机制给贫困户上了一道双保险,确保这一部分‘兜底户’能全部脱贫。”泾源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波说。
为进一步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有效破解县内劳务移民和农村贫困群众创业就业难题,年以来,泾源县依托美丽村庄建设和特色优势产业,创新推行“集体资金入股搭台、企业引领组织经营、农户投劳参与生产、经营收入多方受益”的产业扶贫模式,按照“一村一品、订单生产”的思路和就地就近原则,建设文化旅游、有机肥加工、手工编织、产品加工、农机制造等扶贫车间37个,开辟群众增收致富新路径,让贫困群众“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实现务工顾家“两不误”。
记者走访了泾源县泉祥户外纺织扶贫车间,该车间于年6月落户泾源,是集研发生产、销售、企业管理咨询于一体的专业型企业,生产背包、学生包、手提包、旅行包、军用包等产品。截至目前,该公司已吸纳多人就业,其中建档立卡户户。
扶贫车间里,工人们忙碌地缝制包具
该车间建档立卡户李小芹告诉记者,以前自己在家带孩子没有收入,丈夫收入也不稳定,生活十分困难,“现在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家里的生活越过越好”。
“拿到工资的第一天,我就带孩子去买了他一直想要的新球鞋。”车间的残疾工人秦麦香说,她有三个孩子,只靠丈夫微薄的收入维持生计,家庭压力大。现在通过在扶贫车间上班,每个月有三千多元的收入,家里终于有了存款,能攒钱换大房子了。
下一步,泾源县将继续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紧盯“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扎实推进“四查四补”工作,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检视和完善脱贫攻坚工作,持续发力防松劲,严把标准防闯关,巩固成果防返贫,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确保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文攀通讯员杨周宸乐张乐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