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我??
你准备先看哪篇热文:明朝那些事儿讲的历史是真的吗|慕容复要恢复的大燕国有多奇葩|极简中国游牧民族史|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国外历史书吹水的现象很严重|我们为什么要放弃永生
赵匡胤画像
素材源自《邵氏闻见录》、《东轩笔录》
往期回顾:
(1)民间小史:唐朝皇帝的9个小故事
(2)民间小史:清朝皇帝故事9则
01
赵匡胤“倒霉”时,曾有过一段走投无路,到处投人的经历。
有一次,他去渭州(北宋时辖境相当于今甘肃平凉、华亭、崇信及宁夏泾源县)潘原县,途经泾州长武镇,碰到寺僧守严,守严一看,这人骨骼清奇,不是一般人,便暗中叫画工把他的相貌,画在寺壁上。
在长武歇了歇脚,赵匡胤就直奔凤翔去了,希望节度使王彦超能收留他,没想到王彦超却“有眼无珠”,没有看出他的不一般,不留。
赵匡胤怀着失望的心情,又踏上了去洛阳的旅途。
途中累了,他只好又去寺庙歇脚。
这一次是在一个叫长寿寺的庙里,是个白天,他头枕在大佛殿西南角柱基上睡觉,藏经院主僧看到一条赤蛇在他鼻孔中出入(这个桥段有点神化,可以不信),大为惊异。
赵匡胤睡醒后,僧人问他去哪里,他说他想去澶州见柴太尉(柴荣),可是身无分文,只好走路。
僧人说澶州那么远,要走到何年何月哟,便说他有一头驴,叫他骑走,又给了他一点钱做盘缠。
赵匡胤谢过,继续上路,终于到达澶州,见到了柴太尉,柴太尉很意外,把他留下。
后来,柴太尉成了天子,是为周世宗,赵匡胤成为他的得力助手,跟着他南征北战,屡建大功,深得周世宗信任和重用。
再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黄袍加身登上帝位后,赵匡胤召诸节度去见他,请他们大碗喝酒大口吃肉。
吃着喝着,众将帅争起论功,都说自己的功劳大,唯独王彦超谦虚地说,臣守藩无效,功劳小小的,给您当个宿卫足矣。
赵匡胤很喜欢他的高姿态,但他问他,当初他经过凤翔时,他为何不留他。
当初的王彦超,除了没有一双“慧眼”,在他看来,这位姓赵的还跟一个流浪汉无异,这样的人,留下来干啥呢,粮食多得吃不完吗,哪晓得他龟儿子是块天子料呢!
然而,面对当了大老板的赵匡胤的问话,王彦超的回答却是,臣这个池子小,水也很少,怎么容得下神龙呢,陛下当初若是被臣留下,怎么可能有今天呢!
彦超曰:“涔蹄之水,不足以泽神龙。帝若为臣留,则安有今日。”
赵匡胤高兴地说,独令汝更作永兴节度一任。
永兴节度使肯定是个肥差,至少是个好差,不然,赵匡胤也不会把这个职务,作为给他的“奖赏”。
赵匡胤未必不明白王彦超说的是假话,但他却很喜欢。
真话如针,扎心,爱听的不多,假话如蜜,甜心,人人甘之如饴,明白了这个道理,“学会说话”就快了。
02
赵匡胤登基之初,杜太后身体还行,还能和他谈论军国大事,管宰相赵普为书记,还曾对赵普说,我儿不太懂事,在工作方面,赵书记你要多费点心哦。
赵普画像
赵匡胤自己,待赵普更是像左右手,不许任何人对他不利,即使他犯了错误,有了过失,他也极力包庇。
比如御史中丞雷德骧,就曾弹劾赵普抢占市人房屋、聚敛财贿,赵匡胤根本不管有木有这回事,冲着雷德骧,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臭骂:鼎铛(煮食物的器皿)尚且有耳朵呢,难道你不晓得赵普是我的社稷之臣吗!
御史中丞雷德骧劾奏普强占市人第宅,聚敛财贿,上怒叱之曰:“鼎铛尚有耳,汝不闻赵普吾之社稷臣乎!”
骂完仍不解气,又令左右把他像拖死狗那样,在庭上拖了几圈,然后严厉地对他说,今天这个事,不许对外人说,还有,今后你特么如果再这样,当心狗命!
所谓职场成功人士,大概就是老板都不敢轻易得罪的那种吧。
03
赵匡胤派大将曹彬伐江南,临行时对他许诺:当你凯旋而归,我就以使相为赏。
(所谓“使相”,是晚唐时期,为了笼络跋扈一时的节度使,朝廷授予他们同平章事的头衔,与宰相并称,号为使相。五代沿用,实际上不行使宰相的权力。宋代,在亲王、留守、节度使等加侍中、中书令、同平章事者,都称为使相,不参预朝政和签署朝政命令,只在朝廷除授大臣的诏令上副署,这种副署多是形式性质的,真正行使了实质意义的,两宋仅存一例,即乾德二年赵普拜相事。——搜狗百科)
平定江南后,赵匡胤又对曹彬说,如今还有不少地方木有搞定,假如我现在把使相给你,你的品位达到了顶点,你就没有动力了,就不肯再力战了,所以我决定晚点给你,你去取了太原再说。
虽然没有给曹彬使相之职,但他却暗中赐钱五十万。
彬平江南归,帝曰:“今方隅未服者尚多,汝为使相,品位极矣,岂肯复战耶?姑徐之,更为吾取太原。”因密赐钱五十万。
大老板说话不算话,曹彬心里自然不舒服,怏怏而退。
当他回到家中,看到满屋子的钱,得知是大老板所赐,不禁感慨地说,好官亦不过多得钱耳,何必使相也!
孔子说,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老赵对老夫子这句话,消化得可谓相当不错。
然而,曹彬更是个明白人:名固然重要,但十分虚名,不如一分白银,再大的虚名,在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面前,都一钱不值。
04
赵匡胤登基之初,动不动就微服出行,或去侦伺人情,或去功臣之家。
要命的是,下面的人,根本不晓得他什么时候心血来潮、说走就走,所以宰相赵普,每退朝,都不敢脱衣冠,回到家里,也穿着工作服,以备随时陪老大出行。
一天大雪,等到晚上不见老大有动静,赵普以为天气这么冷,他不会出去了,没想到刚这样想过,就响起了敲门声。
打开门一看,老大站在风雪中,正在对他诡谲地笑。
赵普急忙迎拜,赵匡胤对他说,已经约了晋王,他马上就来。
所谓晋王,也就是他弟弟赵光义。
果然,赵匡胤来后不久,赵光义也来了。
赵光义画像
几人便在赵普家堂中,摆起烧烤架,开始撸串,赵普妻也出来行酒,赵匡胤管她叫嫂子。
撸着喝着,赵普问赵匡胤,今晚这么冷,老大为啥还出来?
赵匡胤说,我睡不着啊,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所以来见你。
赵普顿时明白了——陛下是不是觉得天下太小了?
南征北伐,如今正是时候,不知陛下下一个目标是哪里?
得知老大的下一个目标是太原,赵普沉默了,良久才说,他认为现在去打太原,不妥。
赵匡胤问为什么,赵普说,太原当西北二边,如果一举拿下,则二边之患就将由咱们独自抵挡了。
所以在他看来,最好的选择,是暂时留着太原,把其他地方搞定后,再将其收入囊中,一个弹丸之地,难道还怕它跑了?
普曰:“太原当西北二边,使一举而下,则二边之患我独当之。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志之地,将无所逃。”
赵匡胤笑了——吾意正如此,特试卿耳。
几人一商量,决定先下江南。
好的领导,需具备与下属一起撸串的“勇气”。
05
有一次,赵匡胤和赵普一起登明德门,赵匡胤指着门榜(贴于门上的告白,也就是关于门的介绍性文字)问赵普,明德门就明德门嘛,还明德之门,用个之字干啥?
赵普没想到老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