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十年ldqu

APP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guikeyun.com/m/news/437845.html
年,按照国家、自治区关于“十二五”生态移民搬迁工作安排部署,泾源县7个乡镇27个行政村的户名群众告别了大山深处,搬迁至我市泾灵南、北村,成为灵武的一份子。十年过去了,移民乡亲们过的怎么样?日子过得蒸蒸日上走进泾灵南北村,幸福的乡村画卷跃然眼前:干净的巷道、整齐划一的村居,墙面上多彩的“涂鸦”将村庄装扮得别有一番韵味。小微广场上老人和孩子悠闲地散步。远处的设施大棚里,村民们正在忙碌着,或绿或红的哈密瓜、小番茄长势喜人。距年移民搬迁已有整整10年的时间,回想搬迁之处,南村村民马兴平直言赶上了党的好政策。“我的老家宁夏固原市泾源县,位于我区最南端,交通不便,生活条件恶劣,靠天吃饭,存在上学难、看病难、行路难、增收难等多种难题。”马兴平告诉记者,以前在老家生活很苦,往往一年的收成只能维持基本生活。现在他家电视、冰箱、洗衣机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小汽车、客货车、电动车等交通工具一个都不少。吃得好了、住得好了,还有了属于自己的产业,日子一天天蒸蒸日上。他搭乘着“十二五”生态移民搬迁列车,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搬”只是第一步,关键还要“稳得住、能致富”。搬迁之初,村民们将土地流转出去,主要以务工为主。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泾灵村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在村干部及党员的带领下,年泾灵南村搭建了34架钢架大棚,当年见效。村民纷纷效仿,搭建温室大棚,种植水果蔬菜,发展设施农业。同时村里还建成了扶贫车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夏能公司、沃益农专业种植合作社等扶贫龙头企业,共流转土地余亩,发展蜜瓜、小番茄、黄花菜、芍药等特色种植,带动务工就业人以上,实现“家门口”稳定就业。“截止到年年底,全村设施温棚达到了余栋。从最初的不会种,到现在的每栋大棚年收入都能达到3万元左右。”泾灵南村党支部书记马冬生告诉记者,从年到年这十年间,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年收入突破万元。处处洋溢着祥和氛围如今,村民们钱袋子鼓了,居住环境提升了,在卫生教育,医疗设施,医疗服务水平、村民的精神面貌等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泾灵南北村广袤的大地上,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画卷正在铺开。“自从我们建了这个文化大舞台后,经常有镇上、市上的文艺团队下来表演节目,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村民魏治国说。“咱们村的这个便民服务中心很好,我们有啥事过来咨询,工作人员非常热情地给我们讲解、办理。”村民贺美玲说。“搬上来已经十年了,我家生活越过越好。前两年我公公爹生病了,看病时花的钱比较多,但是报销下来几乎也花不了多少。感谢党的好政策,祝我们泾灵南村的老百姓生活过得越来越好。”村民马彩丽说。

记者:曹艳玲

本期编辑:张雅玮

责任编辑:陈晓霞

审核:赵贵江

看完“点赞+在看”,网友阅读好习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6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