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汉子用了什么好办法,竟然这么快就脱贫

走进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干净的农家小院分布村道两旁,山间满是茂密的树木和盛开的山花,房前屋后、村道和河道沟渠两旁栽着海棠、山楂等树木。村民马国才站在田间地埂上,看着自家种的玉米长势良好,心里喜滋滋的。“以前种这十亩地,我们全家上阵,播种要两天时间,现在用手推播种机播种,我一个人一天就能点种完。”马国才说,“种庄稼用上新设备,省时省力。”马国才是杨岭村的贫困户,靠养牛脱贫致富。他的脱贫故事,是杨岭村村民脱贫致富的真实写照。杨岭村地处六盘山区,三面环山,过去交通十分不便。村民除了外出打工,主要靠种小麦、胡麻维持生计。像马国才这样有三个孩子的家庭,仅靠夫妻俩种庄稼,没有其他收入来源,日子过得非常拮据。三个孩子相继长大,大儿子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给儿子娶媳妇的钱在哪?马国才越想越着急。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村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贫困户相继脱贫。看着村里改造了基础设施,修了水泥路,水、电、网也通到了家家户户,马国才也“活泛”了起来。村里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采取公司引领、合作经营、产业互补的“公司+合作社+农户”方式,为每户村民规划了两个以上增收产业,帮助农户贷款集资,购进牛、羊和农产品种子。马国才抓住机会,选择了养殖安格斯牛脱贫致富。拿到5万元贷款后,他购买了两头安格斯牛,一心扑在养牛上,但是自己没有养牛经验,怎样才能照顾好两头牛让他犯了难。驻村第一书记赵健早就为他想好了办法。赵健建议马国才利用村里办“农民夜校”的机会参加培训。每个月村里都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和乡村“土专家”来培训指导养殖技术。经过学习,马国才掌握了养殖技术,成了养牛能手。几年下来,他家不仅还清了贷款,还用养牛的收入买了一头牛。两个孩子成年后外出打工,马国才申请了危房改造,住上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居住环境改善了,家里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今年我想再多养几头牛,所以多种了几亩玉米。”马国才说,“以前用的种子一亩收几百斤,参加培训后,购置了高产种子,产量是以前的几倍,再也不用为牛的饲料发愁了。”在杨岭村,农户还可以将牛托管给新天地草畜产业流通专业合作社集中养殖,每头安格斯基础母牛每年保底分红元。村里还有饲草配送中心,解决了饲料问题。马国才也在考虑把几头牛托管出去,腾出更多精力,发展其他产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762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