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来,去过的地方真是不少,有的已经忘记,有的还在眼前,有的恍如隔世,有的恍如昨日,而对于一个本硕都是学习历史专业的我来说,重走长征路显得尤为意义非凡,尤为值得纪念,尤为需要回味。可惜的是,前半程因为出差没赶上,所以对我来说,是重走了半程长征路。红军的这后半程,从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接受抢夺皎平渡任务开始,到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陕西吴起镇结束;我们的这后半程,从年4月2日昆明出发开始,4月6日翻夹金山,4月12日过六盘山,到4月13日抵吴起结束。我们用10天时间走完了红军5个半月的路。
点击回顾:
重走长征路No14:腊子口——绝壁巉岩挡不住,神兵飞下万重山
重走长征路|No15:哈达铺——红军往何处去?这里发现了报纸
重走长征路|No16:会宁——红军会师,中国安宁
(十七)4月12日:六盘山——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年4月12日上午,我们从会宁城中出来,旋即上了青兰高速,往六盘山方向开进。去六盘山有两条路径,一是经德隆县从西坡上山,二是绕道泾源县从东坡山上。考虑在下雨,从西坡走山路较多、危险系数大,遂决定绕过德隆县,从青兰高速转银福高速,大路多些安全些。
经过3个小时的奔驰,我们终于从银福高速转下,可万万没想到的是,上山的路竟然封掉了。此时,要不放弃,要不只能折折返。六盘山是中央红军长征翻过的 一座大山,象征着胜利,岂能错过?我们决定原路返回,从德隆县上山。
不过,也不错,可以再次穿过六盘山隧道。这一隧道东西连接泾源和隆德两县,全长9.公里,是全国海拔米以上高原地区最长的高速公路隧道,也是迄今为止我走过的最长最漂亮的公路隧道。
原路返回,穿过德隆县城,我们直奔六盘山长征景区。可又一个没想到的是,由于下雨,山上下起了大雾,景区大门紧锁。旁边的观景台可以上,但放眼望去都是雾,只得在刻有“六盘山”的石头旁边留个影。
景区大门边还有“红军小道”入口,看介绍是一条长征重大事件微缩景观游步道,全长2.5公里,象征着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红军小道上再现了长征路上“出发于都河”“血战湘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奠基大西北”等18处重大事件的场景。可惜没有开门,否则从这里走一遍,是回顾长征历史的好机会。
我们还是不死心,决定回到景区票务中心去问问。票务中心的建筑还挺有特色的。
经过询问,因为雾大不让自驾上山,但可以乘坐景区中巴车上去。太好啦!购票后,我们登上了中巴车,估计今天的游客也就我们这几个人了。
一路盘山,窗外白茫茫一片,无景可看。回顾历史吧:
年10月2日,红军离开通渭县,迎着深秋的劲风,踏上了前进的征途。4日晚,占领界石铺东西数十里的公路沿线后,以一纵队为右路,二、三两纵队为左路,两路平行向北推进。在越过平凉、固原间的公路时,两路又会合在一起,转而向东寻求小路上山,脱离平固公路地区。
10月7日下午,在行军途中遇敌骑兵,经青石嘴一战,喜获战马,遂决定组建中央红军的 支骑兵部队,把原来一纵队的侦察连改为骑兵侦察连。这次战斗的情况,可以参阅我的另一篇小文:激战半小时换来的红军 支骑兵侦察连。
在青石嘴战斗胜利的鼓舞下,红军战士一鼓作气,迈开大步,飞速前进,开始攀登六盘山。很快,红旗便在山顶上飘扬了起来,迎着夕阳,是那么鲜艳。战士们激动地欢呼着、拥抱着,热泪盈眶。
毛泽东在一块僻静处眺望着远方。这时,山顶上红旗招展,战马嘶呜,队队红军并肩而过,如滚滚洪流奔腾向前,势如破竹,锐不可当。此情此景,使毛泽东诗兴大发,吟出了一首豪气吞云的诗篇: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两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我们乘车一路颠簸,终于登得山顶。六盘山,在甘肃、陕西和宁夏的交界地带。海拔米,由此向南逶迤余公里,为陕北和陇中高原界山,渭河和泾河分水岭。其主峰山路曲折险窄,盘旋六道,才达顶峰,故名六盘山。
可惜,此时大雾笼罩,我们什么也看不见,凑到跟前才看清了雕塑和红旗的真颜:
大雾虽浓,但仍掩盖不住这三面红旗的鲜丽!只是相机拍不到全貌,因为离远了就什么也看不清了。
还是拾级而上,去看纪念馆吧。
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长征丰碑永存》主题展有“六盘山抒怀”“红军不怕远征难”“六盘山上高峰”“三军过后尽开颜”“长征精神永放光芒”五个部分,详尽介绍了长征历史。
遥想当年,红军战士们高擎大旗,随深秋的劲风漫山飘舞。密密麻麻的人群,从远处看,似一股铁流在涌动。正是这股铁流,扼住了多少狂风恶浪,在风雨中几经沧桑,始终奋斗不息,永远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