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场所
01
居家人群
HomeCrowd1.做好体温计、口罩和消毒剂等防疫物资储备。
2.做好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
3.室内温度适宜时,尽量采用自然通风。
4.家庭环境以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及时清理室内垃圾。
5.家庭成员不共用毛巾,勤晒衣被。
6.注意个人卫生,及时进行手卫生,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眼、鼻,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臂遮挡等。
7.外出时,随身备用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在人员密集或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与其他人近距离接触时佩戴。
02
办公场所
OfficeSpace1.做好口罩、洗手液、消毒剂等防疫物资储备,制定应急工作预案,落实单位主体责任,加强人员健康培训。
2.建立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制度,每日对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进行登记,如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
3.确保有效通风换气。
4.做好电梯、公共卫生间等公用设备设施和门把手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
5.保持公共区域和办公区域环境整洁,及时清理垃圾。
6.公用卫生间要配备足够的洗手液,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工作。
7.服务人员工作期间,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办公人员在无人员聚集、通风良好、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情况下,无需戴口罩。
03
宾馆
Hotel1.做好口罩、洗手液、消毒剂等防疫物资储备,制定应急工作预案,设置应急处置区域,落实单位主体责任,加强人员健康培训。
2.建立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制度,每日对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进行登记,如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
3.对进入宾馆工作人员和顾客进行体温检测,体温正常者方可进入。体温异常者,建议及时就医,就医途中正确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
4.确保有效通风换气。
5.做好电梯、公共卫生间等公用设备设施和门把手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客房重复使用的公共用品用具需“一客一用一消毒”。
6.保持大堂、电梯口、前台和客房走廊等区域环境整洁,及时清理垃圾。
7.公用卫生间要配备足够的洗手液,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工作;有条件时可在大堂、电梯口、前台等处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或感应式手消毒设备。
8.前台应设置“1米线”,提醒客人保持安全距离。
9.注意个人卫生,及时进行手卫生,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眼、鼻,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臂遮挡等。
10.工作人员工作期间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戴一次性手套。顾客随身备用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在无人员聚集、通风良好、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情况下,无需戴口罩。口罩弄湿或弄脏后,及时更换。
04
超市
Supermarket1.做好口罩、洗手液、消毒剂等防疫物资储备,制定应急工作预案,落实单位主体责任,加强人员健康培训。
2.建立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制度,每日对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进行登记,如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
3.确保有效通风换气。
4.对经常接触的公共用品和设施(如存储柜、购物车筐、电梯间按钮、扶梯扶手、卫生间门把手、公共垃圾桶等)要做好清洁消毒。
5.保持电梯、咨询台和售货区等区域环境整洁,及时清理垃圾。
6.公用卫生间要配备足够的洗手液,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工作;有条件时可在电梯口、咨询台等处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或感应式手消毒设备。
7.应设置“1米线”,提醒顾客排队付款时保持安全距离。
8.推荐顾客自助购物、非接触扫码付费,尽量减少排队时间。购物时间不超过两小时。
9.工作人员工作期间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戴一次性手套。顾客随身备用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05
银行
Bank1.做好口罩、洗手液、消毒剂等防疫物资储备,制定应急工作预案,落实单位主体责任,加强人员健康培训。
2.建立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制度,每日对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进行登记,如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
3.确保有效通风换气。
4.对取号机、柜台柜面、密码器、签字笔、点钞机、ATM机、公共座椅等公用物品设施做好清洁消毒。
5.保持银行大厅、电梯口和咨询台等区域环境整洁,及时清理垃圾。
6.在大厅内设置“1米线”,提醒客户排队取号或在ATM机存取款时保持安全距离。
7.控制大厅内办理业务的客户数量;推荐客户优先考虑网络银行或在ATM机上办理日常业务;在服务台或柜台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提醒客户加强手卫生。
8.工作人员注意个人卫生,戴一次性手套。
9.工作人员工作期间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06
医疗机构
MedicalInstitution1.制定工作总体方案和应急预案,明确工作责任主体,完善工作流程,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等。
2.储备防护用品和消毒物资,规范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各部门密切协作,确保消毒、隔离和防护措施落实到位。
3.完善网络挂号、就诊预约功能,并积极推广。
4.设立体温检测点,对进入医疗机构的人员进行体温检测,体温异常者转入发热门诊就诊。
5.设立分诊点,分诊点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做好预检分诊。
6.加强院内感染防控,严格落实医疗机构分区管理要求,及时排查风险并采取处置措施,严格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工作流程,强化防控措施。医务人员严格按照相关防护等级规定做好防护。
7.诊疗环境应通风良好。
8.保持病房(区)通风良好,空气流向由清洁区流向污染区。
9.医疗机构所有区域保持卫生干净整洁,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垃圾及时清运,并按常规进行物体表面及地面的清洁消毒。
10.加强对重点部门(发热门诊、急诊、隔离病房等)环境的清洁消毒。
11.做好就医人员的管理,尽量减少就医人员拥挤和聚集,排队时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
12.就医人员应全程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正确进行手卫生。
13.医疗机构的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由医疗机构安排专人进行,选择有效的消毒产品,采取正确的消毒方法,并做好个人防护。
重点人群01老年人
1.注意个人卫生,及时进行手卫生,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眼、鼻,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臂遮挡等。
2.日常生活用品单独使用。适度运动,保证睡眠充足。
3.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建议随身备用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尽量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与其他人近距离接触时佩戴口罩。口罩弄湿或弄脏后,及时更换。
4.有慢性肺病、心脏病的老年人应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佩戴口罩。
5.患有基础疾病需长期服药的老年人,不可擅自停药,可定期去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开药,或经医生评估后开长处方,减少就医开药次数,就医时做好自身防护,也可由家属代取药物。
6.患有呼吸道疾病期间,尽量减少外出,如需外出,应正确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
7.尽量不去人员密集或通风不良的场所,减少参加聚集性活动。
8.陪护人员应做好自身健康监测,尽量减少外出,如须外出要做好自身防护。
02孕妇
1.注意适度运动,保证充足睡眠。
2.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眼、鼻,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臂遮挡等。
3.户外活动、购物或就医时,避免直接用手触摸公用物体表面,触摸后需及时进行手卫生。
4.日常生活用品单独使用。
5.做好自我健康监测,有异常及时咨询医生或就诊。
6.医院检查时,尽量缩短就诊时间,避免集中候诊,回家后及时洗手。
7.医院时尽量与其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需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口罩弄湿或弄脏后,及时更换。
8.患有呼吸道疾病期间,尽量减少外出,如需外出,应正确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
9.减少参加聚餐、聚会等活动。减少前往人员密集或通风不良的场所。
03快递员
1.保持工作服干净整洁,定期清洗消毒。
2.工作期间每日进行自我健康监测,若出现发热、咳嗽等可疑症状时,须报告单位并及时就医。
3.注意个人卫生,及时进行手卫生,戴手套,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眼、鼻,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臂遮挡等。
4.快递运送过程中,无近距离接触他人情况下可不佩戴口罩。
5.尽量采用非接触方式如使用快递柜完成快递收发,近距离接触客户时应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口罩弄湿或弄脏后,及时更换。
6.乘坐厢式电梯时注意与他人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7.患有呼吸道疾病期间,尽量减少外出,如需外出,应正确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
8.减少参加聚餐、聚会等活动。减少前往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和人员密集的场所。
04冷链食品经营场所人员
1.做好健康申报和健康监测,定期进行核酸筛查。
2.增强防护意识,做好日常防护,佩戴口罩、手套,避免皮肤直接接触可能被污染的冷链产品。
3.工作中注意手部卫生,随时消毒。
4.接触冷链产品后,未脱掉可能被污染的工作服并洗手消毒前,不得摸口鼻眼,工作完成后需立即洗手消毒。
5.进口冷链食品要专人专运,不得与其他冷链食品混存混放。
6.适当增加运动,保证充足睡眠,不带病工作,有发热等不适症状及时就医,并立即报告给所在区疾控中心。
来源:健康泾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