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源县土地权山林权改革综述厚植底色逐绿

北京痤疮网上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ft/210630/9125685.html

白露过后,泾源的山川变得更水灵了。田野金黄,层林尽染,河水澄澈,玉米、沙棘、黑果花楸妆点山水间,空气中溢满丰收的香甜。

泾源县森林覆盖率37.45%,高出全区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绿,是厚植于这片土地的底色。对于泾源人来说,守住绿水青山,就是守住了根。如何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是新时期“四权”改革赋予这片土地的新命题。

泾源县准确把握“四权”改革目标要求,积极寻找改革破题方向,因地制宜,在土地权改革中突出做好构建对内和对外两个交易制度,尝试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山林权改革算清全县碳汇数据,探索建立“以地换林”、“以林养林”模式,建立森林资源补偿机制、草原生态补偿机制。

“改”在哪里?“破”在何处?“泾源县土地总面积万亩,林业用地占到了万亩,大量林地给山林权改革带来了机遇,也给土地权改革带来了挑战。”泾源县自然资源局局长赵宝安介绍,无论怎么改,守住生态底线是基本原则,山林权改革着重从植绿增绿、推进生态经济林产业发展、实施碳汇林建设三个方面入手,土地权改革着力在“盘活增值”上下功夫,努力让“绿叶子”变“钱袋子”,让老百姓受益。

金秋,登上泾源县龙头岭远眺,眼底一片苍翠,山腰人头攒动,工人正抓紧时机植树造林。包括龙头岭流域在内,泾源县把牡丹山、青龙山、胭脂岭、燕家山流域5个流域作为植绿造绿重点区域,打造集中连片高标准规模化生态保护与修复示范样板区。按照自治区要求,“十四五”期间泾源县将造林40万亩,确保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7.45%。今年春秋两季造林全部采用1.5米本地油松、云杉和樟子松,带动本地苗木销售万株,破解本地苗木市场不景气的难题,一举两得。

连日来,宁夏闽宁鑫鼎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林宗锦忙得不亦乐乎,他的公司“接手”闲置了近10年的原泾源县苗木育苗中心,重新建设菌草产业园。“日光温室、水电设备、育苗圃等基础设施都是现成的,我们只需稍加改造就可以尽快投入生产。”林宗锦说,“本地气候、水质、土壤可培育高品质菌菇,公司将积极延伸产业链,并为本地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和就业机会。”如何使绿水青山转变成金山银山,泾源县在推进生态经济林产业发展上破题,重点发展以菌菇、中药材、养蜂等为主的林下种植养殖,黑果花楸为主的经济林,并积极发展森林康养旅游。“十四五”期间将种植以黑果花楸为主的经济林5万亩,发展中药材和林下养殖等产业面积2万亩。除此之外,将结合山林权改革实施碳汇林建设项目,赵宝安介绍:“经过前期对接,福建厦门在泾源县建设亩的闽宁碳汇林项目已经洽谈成功,目前已进入建设阶段。”

不仅要改革,还要创新。通过前期清查、整理、核对、摸底,同步对土地资源进行确权,泾源县着力在“盘活增值”上破题土地权改革,一是加强土地规划管控,通过划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加快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保障重点产业项目用地空间,做到用规划管活动、保自然、促修复。二是着力盘活各类闲置土地资源,有出有进,统筹解决产业用地和建设用地不足的问题,发挥市场优势让土地要素增值。有效利用移民迁出区等长期不用和闲置的土地,让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积极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三是围绕“康养旅游”主题,以生态移民迁出区、废弃矿山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建设。泾源县被确定为自治区“四权”改革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试点县,泾源县紧抓机遇,统筹力量成立攻坚组,确定新民乡燕家山生态移民迁出区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青龙山风力发电和生态修复为综合利用试点、六盘山镇周沟村生态移民迁出区为“生态修复+旅游康养”试点,主动对接引进社会资本投入生态保护修复。“目前燕家山生态移民迁出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已经和宁夏宁苗生态园林集团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双方就泾源苗木产业转型升级、绿化提升、科普研发方面深度合作;青龙山风力发电和生态修复综合利用项目已经和国家电投集团达成合作意向,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做好落地实施工作,选择合适的运营模式,为土地权改革创造亮点。”赵宝安说。

“改革不能一蹴而就,但也要在稳步推进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泾源县将按照市场化改革导向,用活资源要素,突出县域特色,逐绿前行,让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最终达到县域增绿、生态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泾源县改革办副主任、县委政研室主任马天云说。(记者李慧余亚丽王彤马涛)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173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