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泾源县纪委监委聚焦巩固提升脱贫质量,建立“四查四促”监督机制,推动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为巩固脱贫成果,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度融合提供了有力纪律保障。
查部门履职促责任落实
建立常态化动态预警、联合协作推进监督机制,统筹整合纪检监察机关和职能部门监督力量,把政治监督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压紧压实脱贫攻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监管责任。运用“三级包抓”、预警监督、实时监督等方法,指导督促13个涉农扶贫部门认真履行监管责任,开展专项督查25次,覆盖96个村,查找、解决工作作风不实、慵懒散软、不担当不作为、敷衍塞责等问题个,督促各乡镇、各部门(位)党委(党组)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县乡村联动抓。查处监管责任落实不力问题3起,约谈3名部门主要负责人和乡镇党委书记,以严肃追责问责倒逼责任落实。通过“查部门履职、促责任落实”工作机制,全县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一线干部中责任落实不力的问题明显减少,年全县查处脱贫攻坚中履行责任不力问题4起12人,年查处1起7人,查处问题数、问责干部数分别下降75%、41.6%。
查问题整改促政策落实
建立问题整改一线督导、跟踪督办、对账销号和“回头看”、公示反馈等制度,围绕上级调研、督导、巡视、考核反馈和自查发现的各类问题,推动整改工作常态化、长效化,促进中央和区市县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落地见效。运用交叉监督、专项检查、重点抽查和专项巡察等方法,加强对“两不愁三保障”“四个不摘”“四查四补”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开展重点抽查52次、督查暗访27次,约谈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2个党组负责人,下发督办函11份,确保“四查四补”发现的个问题全面整改到位。紧盯县里的权、乡里的情、村里的点,深化运用“一乡一策、一村一策”治理机制,精准施策、靶向整治,大湾乡、泾河源镇2个重点乡镇和8个重点村扶贫项目审核把关不严、项目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乡村干部担当意识不强、推进工作不力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相关部门向县纪委监委移交危房改造、互助资金管理使用方面的问题线索3起,县纪委监委立案查处2件,处分2人。通过“查问题整改、促政策落实”工作机制,督促各级党组织建立健全了产业政策引导、金融扶持、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社会保障兜底、防返贫预警监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等制度机制项,打通了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查项目资金实施促监管措施落实
在深化运用涉农扶贫项目资金“”监管机制的基础上,建立市县乡纪委纵向联动和纪委监委与财政、农牧、自然资源、审计、扶贫、民政、住建等职能部门横向协作工作机制,对扶贫项目资金实行“网格化”监管,保障项目资金阳光化管理、基层干部权力规范化运行。重点突出扶贫、危房改造、农村低保3项资金开展集中清理整治,针对项目立项审批实施、资金管理使用分配、竣工验收、各环节监督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下发提醒函和整改建议书12份,督促各级党组织销号整改。健全扶贫资金绩效考核评价和财政双审、集中支付、公开公示等制度31项,管住管好重点领域审批权、重点岗位决策权、关键部位执行权。推行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使用“县乡村三公开”制度,在四套班子内部公开扶贫项目、资金19批次87项.20万元,在泾源县政务网公开扶贫项目、资金43批次个项目.48万元。通过“查项目资金实施,促监管措施落实”工作机制,推进了扶贫领域小微权力全流程管理、全方位监督、全闭环运行,从源头上遏制了微腐败发生,年扶贫领域处置的问题线索数、立案数、处分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5%、58.3%、45.4%。
查干部作风促工作落实
建立作风建设常态化督查暗访和正向激励、反向约束、跟踪问效机制,综合运用约谈提醒、批评教育、责令检查、诫勉谈话等措施,促使各级组织和干部以作风攻坚保障脱贫攻坚。在全县开展“巩固脱贫成果暨干部作风大整治”专项行动,着力解决政治意识不强、纪律规矩意识不强、责任担当不够、工作不落实、为政不廉5个方面的突出问题,针对失职失责、监管不力、作风不实等问题问责干部32人,通报曝光典型案例17起19人,持续形成震慑。建立县委常委会通报脱贫攻坚工作作风问题制度,实行县级包抓领导挂牌督办,倒逼问题解决、作风转变、落实到位,对1名精神懈怠、担当意识不强的干部免职,为12名受党纪政务处分和问责后表现优秀的干部晋升职级。通过“查干部作风,促工作落实”工作机制,全县脱贫攻坚工作中党员干部不担当不作为等问题明显减少,脱贫攻坚政治自觉显著增强,年查处问题数、问责干部数同比分别下降58.3%、24.1%。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