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这向我们深刻阐明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强调了人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因此,发展经济不能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是舍弃经济发展而缘木求鱼,要重新审视“人”与“青山”的关系,唯有坚持生态优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方为持续发展的长久之计。

坚持生态优先,优化产业发展模式,做好“大开发”。“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有“中国天然氧吧”之称的泾源县,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高质量的生态产品中充分地展示出来。泾源县利用自己独特的自然优势,成功创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开拓出“泾源黄牛肉”、“泾源蜂蜜”等生态产品,泾源县打造的G国际滑雪场、Z滑雪场更是人气旺盛。泾源县将生态资源转化为高质量生态产品的产业发展模式,是坚持生态优先,做好“大开发”的成功典型,真正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优化产业发展模式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方向。

完善奖惩制度,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多同体制不全、执行不力有关,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一方面,良法是善治的前提,要加快制度创新,增加制度供给,构建激励约束并重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另一方面,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不能手软,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加大宣传,抓好正反面典型,该奖的奖,该罚的罚,决不能让制度规定成为“没有牙齿的老虎”。相信在制度化、法治化的轨道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一定能行得更稳、走得更远。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保护环境,推动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因此,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天蓝水清地绿的美好生活,才能构建美丽中国,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368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