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etbdf/一排排房屋整齐排列,一条条新路通村通组……5月16日,吴忠市红寺堡区大河乡开元村,放眼望去,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巷道两侧杨柳吐绿,宛如置身一幅优美的夏日画卷。大河乡开元村是红寺堡区第一批移民村,由原州区、泾源县等县区移民搬迁组成。经过20多年的发展,开元村的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及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的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广泛宣传党的惠农政策、民族政策,民族团结的氛围日益浓厚。“我们始终将民族团结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使全村党员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思想,营造了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该村党支部书记马辉说。红寺堡镇弘德村是红寺堡区“十二五”生态移民村。如今,老百姓的教育医疗有了保障,用上了自来水,走上了宽敞的硬化路,工厂更是开在了家门口,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携手创造着美好生活。弘德村党支部副书记刘克银说:“现在日子太好了,大家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关系很融洽,一同致富奔小康。”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是红寺堡区养老服务工作的初心和使命。走进红寺堡区第二敬老院,老人们正坐在一起吃着热腾腾的饭菜,时不时地交流着。晚餐后,在护工的组织下,老人们扭起了欢快的秧歌,他们向孩童一样笑着闹着,欢乐的场面展示着属于他们的幸福。老人马学文说:“敬老院里的生活很幸福,咱和汉族老人亲如兄弟,这都得益于党的好政策。”一直以来,红寺堡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民族工作主线,积极探索推进移民地区民族团结工作,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形成了经济转型、事业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同村共庄、相邻共居,同班共校、同事共乐。如今,在红寺堡区,23万移民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民族团结意识深深扎根在每个移民群众的心里。(记者贾丽通讯员赵晓晓)本文来源:吴忠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