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名单公布,固原市被生态环境部命名授牌。固原市位于六盘山东麓,地处西安、兰州、银川3座省会城市的三角中心,曾因“苦瘠甲天下”闻名于世。经过多年奋斗,固原人民不负历史责任,把光荣写在大地上,把蓝图化为美景,把憧憬变成现实,绘就生态文明壮美画卷。
近年来,固原市围绕六盘山生态系统保护,坚持不懈实施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创建及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三北防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水源涵养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毫米降水线绿化造林工程、林草产业示范工程等,增强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水质改善能力,保护好西北绿色屏障。
统筹实施山水田林草路综合治理,建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体系。以五河流域为重点,实施了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淤地坝除险加固、坡耕地综合整治等工程,形成了完善的综合防护体系,持续增强水源涵养功能。
持续开展“绿盾”专项行动,累计清理整治六盘山、火石寨、党家岔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人类活动设施点位个,特别是六盘山自然保护区周边“三关口”矿区全部关停拆除并完成生态修复,拆除建筑面积23.5万平方米、生态修复面积亩。
坚持扬尘、煤尘、汽尘、烟尘“四尘同治”,强化联防联控,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十三五”以来,固原市优良天数达到97%以上,大气环境质量连续5年领跑全区。
坚持清水河、葫芦河、渝河、泾河、茹河“五河共治”,落实“控源、截污、治理、修复”措施,打好碧水保卫战。五河优良水体比例由年的20%提高到年的80%。
年,除清水河水质为Ⅳ类外,泾河、葫芦河、渝河、茹河水质均为Ⅱ类。固原市水环境改善得到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全国河长办通报表扬,渝河治理模式被生态环境部总结为“渝河经验”在全国推广。
积水为海,积土为山。经过固原干部群众一任接着一任、一代接着一代植绿增绿,护得六盘山生态屏障锦绣,造就黄土高原上的“天然水塔”,滋养着陕甘宁3省区32个市县区多万人的生计。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0.1%,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为89.8%,湿地总面积1.19万公顷,涵养的清水河、葫芦河、渝河、泾河、茹河等河流,成为黄河重要支流。
昔日的黄土地逐渐覆盖上层层绿色,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率达到96%;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76%,年平均减少入黄泥沙万吨以上,年平均增产粮食达1亿公斤,荣获“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奖”。
坚持以保障和维护生态功能为主线,构建了六盘山水土保持生态走廊,南华山月亮山生态屏障、云雾山生态屏障,原州区清水河、西吉县葫芦河、隆德县渝河、泾源县泾河、彭阳县茹河五川,西吉、彭阳两个水土流失片区的“一廊两屏五川两片”的生态空间格局。
始终把“绿色+”理念融入全面发展,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把绿水青山的“看点”变成增收富民的“卖点”,种出风景、种出产业、种出财富。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向“绿色产业”转型升级,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均达到%。
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建设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站),推行城镇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与无害化处理,完善垃圾收集转运设施、集污管网,全市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17%,污水处理率达到98.67%。
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建成美丽小城镇39个、美丽村庄个,改造农村卫生厕所近9万座,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加强城市立体绿化,推进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年以来,固原市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按照城市建成区“米见绿、米见园”园林绿化建设要求,建成小微游园、街头绿地、社区公园和市民休闲森林公园等,城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8.21平方米。
固原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理念,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推进全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加快向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方式转变,打造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营造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宁夏日报记者剡文鑫)
编辑:王玉平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