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蓝、水碧、土净、气清,是泾源县不可多得的生态资本。
春花、夏绿、秋金、冬白,是泾源县引以为傲的生态名片。
泾源县地处六盘山腹地,是宁夏“南大门”。这里森林覆盖率达50%以上,有高原“绿肺”之称,具有春寒、夏凉、秋短、冬长的特点,是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也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屏障和森林水源涵养地。
六盘山纵贯泾源县内,群山环抱,百泉汇流,气候湿润,山青水秀,风景宜人,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全国第一个旅游扶贫开发试验区,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绿色明珠”和西北地区的“小九寨”,先后荣获“中国最美生态休闲旅游名县”“中国最美休闲度假旅游名县”“全国十佳生态旅游城市”称号,连续5年荣登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榜。
多年来,泾源人民用生态画笔描绘四季美景,用汗水浇灌富民大业,用勤劳双手铺就康庄大道,把旅游产业这张蓝图绘到底。
雪中运动
补齐冬季旅游短板
经过夏季的绿色渲染,冬季的泾源呈现出另一番美景。以青山为底色,以白雪为线条,勾勒出一幅水墨巨画,青松、红砖、灰瓦点缀其中,村庄、道路、田野跃然画中。
随着镜头拉近,泾源县兴盛乡新旗村滑雪场呈现眼前。在初级赛道上,孩子们穿着棕色滑雪服,踩着雪板排成队,随着教练的口号挪动脚步,练习滑雪。在中级赛道上,滑雪爱好者脚踩雪板、手握雪仗,从雪道顶端俯冲而下,扬起阵阵雪雾。
冰雪童年
此时,教练兼滑雪场运营负责人魏子龙一刻不停奔波在几个雪道间,协助教练指导游客滑雪技巧,汗水早已打湿了头盔内衬。滑雪场正式运行不足半月,天天游客爆满,除了宁夏区内的,还有来自四川、甘肃、陕西等地的游客。
泾源县在旅游产业发展中,把建造滑雪场作为补齐冬季旅游短板的主要措施,全力攻坚。
玉琼世界
年,通过招商引资,由宁夏娅豪六盘山度假有限公司投资的国际滑雪度假区项目在风光旖旎的新旗村落地。该项目总投资29亿元,分三期完成。
今年12月初,一期工程如期建成并投入运营,拥有国际标准雪道和雪场设施,建成初级雪道2条、中级雪道6条、高级雪道1条,平均长度米以上,可一次性满足多人滑雪游玩。
娅豪滑雪场全景
“仅一期现有规模已跻身西北第一、全国前十。”魏子龙说。雪道根据国际雪联规定标准设计,可承办全国大众滑雪联赛、冬奥会预选赛等大中型滑雪比赛。
滑雪场垂直落差米,在全国领先。项目全面建成后,预计造雪面积公顷,其中包括初级雪道8条、中级雪道42条、高级雪道16条、魔毯6条、索道9条,每年可接待冬季游客15万人次。
打造全时产业格局
泾源县平均海拔米,且冬季时长5个月,冰雪期长,拥有得天独厚的冬季旅游气候优势。
冬季泾源
“在户外运动公园迅速发展的今天,通过冬季滑雪运动带动旅游景区向体育运动公园转型,是推动旅游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举措。”泾源县相关负责人介绍,宁夏乃至西北地区冬季运动项目比较稀少,如今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冬季滑雪运动可满足群众对健康运动的需求。
打造宁夏特色旅游滑雪度假休闲胜地,打造西北部特色休闲旅游的新标杆,这是泾源县在完善全时产业链,成功打造“天高云淡六盘山,泾水之源、避暑胜地”旅游品牌后,又一雄心壮志。
冬游
结合地域优势,以建滑雪场为支点,规划建设足球场、湿地公园、温泉中心、养老公寓、马术场地等配套设施。同时,完善旅游专线、太阳能路灯、环境绿化、乡村美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集旅游、康养、体育、休闲娱乐等产业为一体的冬季滑雪度假区,以此带动冬季旅游产业发展。
近年来,泾源县坚持全域一体发展理念,加强顶层设计,把全县作为一个“大景区”谋划建设,高起点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推动城市连接景区、景区连接乡村、乡村承载服务、服务带动农户,全面提升旅游发展“颜值内涵”。
扶贫车间里忙着加工旅游产品
经过不懈努力,截至目前,泾源县已建成了以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为主体,其他规划为配套的全域旅游规划体系,形成了城乡联动、多元发展、要素聚集、功能完备的全域旅游产业态势,构建“全景、全业、全时、全民”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增添富民动力源
“滑雪度假区可带动泾源县乃至周边地区餐饮、住宿、交通等快速发展,实现旅游增收,助推城乡奔小康。”泾源县委领导说,随着度假区扎根落地,冰雪旅游将成为当地最具影响力的旅游新区域,带动当地更多人增收。
农家乐厨艺培训
“借助滑雪场,我们计划把全村多户农户集中起来,按照统一标准打造民宿。”新旗村副主任于全华在指导10户村民完成农家乐建设后,开始谋划与滑雪度假区相适宜的民宿。
新旗村紧靠滑雪场,全村多人,其中多人在滑雪场从事各种不同工作,人均工资0元以上。
唯有产业富民久。泾源通过找准产业项目实施与贫困户受益的结合点,构建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户有增收项目、村有致富产业的目标。
滑雪乐趣
与滑雪场在同一条旅游专线上的泾河源镇冶家村扶贫车间内,电焊火花四溅,地上摆放着孔雀开屏、金鱼跃龙门等花灯骨架,村民忙着焊接、贴花,赶制春节花灯。村民冶文广戴着护目镜,熟练地焊骨架,村民雨文东和冶文广搭档,两个人一天就可以焊出一条外形逼真的金鱼架。
“在扶贫车间打工之前,我和雨文东都在银川打工,每个月工资虽然有六七千元,但是租房交通等花销很大,还照顾不到家里。如今在家门口务工,每个月能挣元,吃饭住宿都不花钱,还能照顾家人,我非常知足。”冶文广说。
练习滑雪
在位于香水镇的鹰鹏服装扶贫车间内,上百台缝纫机的哒哒声连绵不绝,工人秦小东熟练地忙着接线、封边。秦小东已经干了6年多,是车间的熟练工。“之前一直在浙江打工,就是做这个的,外地物价高,还要租房子,离爸妈也远,今年听说家门口开了扶贫车间,我就回来了。”由于之前的工作经验,再加上秦小东能吃苦,一个月可以拿到元以上的工资。
建滑雪度假区、旅游扶贫车间,泾源县不断创新旅游精准扶贫方式,推动旅游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吹旺旅游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强劲“东风”,采取建车间、引企业、带就业、促致富的思路,既让贫困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就地就业,又解决了旅游产品难加工、难销售问题。
滑雪场成为儿童乐园
让冬闲忙碌起来
虽然是冰天雪地,但行走在泾源县城乡,培训、学习、工作……到处是忙碌的身影。
“之前人们喜欢用冬闲、窝冬、农闲等词语,形容泾源人冬季无事可干的现象。今年,用这些词语形容泾源冬季已不适合了。”泾源县文化旅游广电局工作人员张贵荣感慨地说,进入冬季反而比夏季还忙。
泾源县顺应旅游消费需求升级趋势,抓乡村旅游、旅游扶贫和群众参与3个重点,推进旅游产业全民共享。
练习滑雪的孩子
“炒菜要根据荤素食材,按程序先后入锅。”泾河源镇河北村村委会院子里,正在举办乡村旅游服务及旅游产品研销人才培训,五星级大厨手把手教村民炒菜。
“之前我们凭着经验做菜,荤素不分先后,一股脑下锅,炒的菜总是色香味不够好。”学员们认真聆听大厨讲解,仔细揣摩大厨炒菜的每一个细节。
上课中
村民于旭红之前在县城经营一家照相馆,看着本村人通过经营农家乐增收致富,她也动了心思,把自己院子装修一新,开办了农家乐。
“正好碰上这次培训,我们每天学4道菜,荤素搭配,大厨讲得很详细。通过大厨教授,我知道凉菜怎么泼油,肉怎么炒,让我受益匪浅。”于旭红说,通过参加培训,她对经营农家乐的信心更足了。
旅游扶贫车间让村民忙起来
“这次我们主要给正在经营或者准备经营农家乐的村民们进行为期8天的厨艺培训,分别是2天理论、6天实操,村民们热情很高,我们原本预定的培训名额是40个人,没想到一下子来了60多人,专门请了五星级厨师前来讲课,大家学得都很认真。”相关培训机构负责人蓝永飞说。
一年四季有钱赚
入冬以来,泾源县已开展农家乐经营管理人才提升培训班4期,培训人次。为了加强旅游人才培训工作,该县先后建成县乡两级培训基地,围绕旅游餐饮服务、特色产品加工,3年累计举办培训班60多期,参训学员0余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余人次,增强了旅游扶贫的“造血”功能。
滑雪场
泾源县创新旅游人才培训,鼓励回乡创业能人、中小微企业在旅游、住宿、餐饮等方面创新业态、解决就业,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域旅游发展中迸发活力,涌现出一大批乡村旅游发展致富带头人。
造雪
年,于玉龙筹资千万元,在距滑雪场两公里处的兴盛乡红旗村建成集中药材、蔬菜种植和文化旅游、休闲观光、生态农业为一体的生态农业田园综合体。随后,于玉龙立足当地丰富的民俗文化和生态旅游资源,把田园综合体打造成可带动乡亲致富的“示范点+农户”的乡村旅游示范点,带动当地群众就业。
冰瀑
近年来,泾源县实施“旅游+”战略,围绕四季旅游,突出“乡土、乡情、乡味”的设计理念,优化乡村旅游环境、展现乡村生态文化、培育乡村特色产业、提升乡村接待能力。在旅游项目建设过程中,注重吸引群众全程参与,依托旅游驿站建房,布设集餐饮、住宿、特产品加工销售为主体的旅游扶贫平台,提供就业岗位,走出一条“以旅扶贫、以旅富民”的新路子,真正让村民吃上“旅游饭”。
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
扫码